院校专业组的含义是什么?
“院校专业组”是根据招生院校对不同专业(包括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设定的,它是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专业。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从“院校”调整为“院校专业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以“院校专业组”的形式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为,过去一个学校所有专业合并为一个志愿单元,而“院校专业组”则是将相似专业单独分组,形成多个志愿单元。这样,学校可以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而调剂通常也会在同一专业组内进行。
“院校专业组”的设计既满足了高校对于专业报考选考科目的要求,又考虑到不同学生类别的科目组特点,充分利用科目作为招生专业分类的依据。
与此同时,“院校专业组”并不严格按学科或学科大类来划分,这样就为高校提供了设计具有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如实验班、通识教育、大类培养等)的空间。
通过设置“院校专业组”及其科目要求,高校能够与特定科目组合的高中生对接,并为学生的未来学术发展提供方向。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选考科目组合,进入相应的“院校专业组”及其中的专业。
实行“院校专业组”填报志愿的方式,有助于维护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确保考生有更多选择,并有效避免因身体等特殊原因限制考生选择专业而导致的退档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211g.cn/gkdt/zhiyuantianbao/tianbaozhinan/8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