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校库 > 院系专业 > 强基专业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简介

大学生必备网 强基专业 2025-07-14 16:02:01

2025年<a href=https://www.211g.cn/tag/zhongguo.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中国</a>人民<a href=https://www.211g.cn/tag/daxue.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大学</a>强基<a href=https://www.211g.cn/tag/jihu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计划</a><a href=https://www.211g.cn/tag/zhaosheng.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招生</a><a href=https://www.211g.cn/tag/zhuanye.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专业</a>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数据计算与应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等。以下是详细的专业名单,供大家参考。

一、招生专业

我校2025年强基计划涉及的招生专业包括数据计算与应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等。考生可以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各省市的具体招生专业计划,另外,第二类考生会有单独的招生计划

二、整体培养方案

学校的强基计划注重“扎实基础、聚焦前沿、个性化发展、强化科研”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广博基础、学科融合、科教协同、名师引领、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强调培养过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国际化、挑战性和个性化。同时,学校设有阶段性考核及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注重学术能力与科研兴趣的培养。经过考核合格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将有机会进入研究生阶段,并能直接衔接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中。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基础学科专业中继续培养,同时也可进行跨学科的培养。具体的转段专业招生名额,将根据当年的学校方案进行公布。以下是各专业的培养要点:

数据计算与应用:

方向一:聚焦智能科学的前沿基础问题,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秉承“扎实基础、创新引领、交叉融合、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智能科学为核心,开展系统的长期培养,打造由学者、企业专家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课程设置实行本硕博一体化衔接,并推行小班、研究型、创新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科教融合与学科交叉,拓展国际视野,力求培养出在智能科学领域拥有深厚理论基础、卓越创新能力及领导力的未来领军人物。

方向二:致力于数据计算的前沿研究,注重国家重大技术需求,学校始终坚持“扎实根基、数字智能、敢于创新、报效国家”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计算机基础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课程设计强调本硕博一体化,并引领学生通过小班教学和研究驱动的模式,强化个性化发展,推动学科间交叉融合,培养未来的技术领军人物,具备跨界创新的能力和国际视野。

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本方向立足于古文字学的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古文字与中华文化传承”项目,融合文字、文献、文化等多个领域,强化跨学科特色。采用结合本科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实施全程导师制和个性化、小班教学,鼓励产学研结合,设立系列讲座与赛事,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及全球视野的古文字学专家,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历史学类:本方向面向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求,结合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等学科,培养具有广泛视野与深厚历史素养的优秀人才。历史学方向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强化史料分析与理论建设;考古学方向则围绕中华文明的探索与文化遗产保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考古专家。两大方向采用导师制和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关课程和科研项目,培养引领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青年人才。

哲学:本方向旨在适应全球化及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深厚哲学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物。坚持“强基博识、问题导向”的培养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本硕博衔接、大师引领、导师制和小班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学术研究及人类社会的重大议题,培养未来的思想者,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211g.cn/yxk/yxzy/qjzy/480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评论底部广告位

211高校网

http://www.211g.cn/

统计代码 | 豫ICP备2023023261号-1

Powered By 211高校网 大可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墨鱼部落格友情技术支持